教师与孩子们传唱纳西族童谣。
近年来,一曲曲古老而活泼的纳西族童谣在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心校黄山幼儿园孩子们中间传唱开来。这些承载着纳西族深厚文化底蕴的童谣,以其诙谐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非遗文化,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纳西族童谣是以纳西族母语为载体,用语言的自然节奏和韵律呈现儿童思想情趣的歌谣。2021年6月,这一珍贵的口头经典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随着生活和语言环境的改变,过去伴随儿童成长的童谣已渐渐淡出他们的生活。自2007年起,古城区将纳西族童谣引入校园,将校园作为传承实践的前沿阵地,积极探索非遗教育的新模式。
2019年3月,古城区非遗中心将黄山幼儿园设立为纳西族童谣传承点,每周各级各班开设1节纳西族童谣课程,并让孩子们在玩游戏、做运动的轻松氛围中学习传统童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身心成长的有机结合。在传承实践中,幼儿园创新性地构建了“接力”教学模式,先集中教授教师,再由教师教给学生,确保了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下,每年有300多名幼儿参与纳西族童谣学习传唱。
纳西族童谣市级非遗传承人和泓飞从1990年起在黄山幼儿园任教,一直致力于非遗进校园的实践和推广。“在授课过程中,我并不是简单地给非遗贴标签,而是为孩子们讲清楚非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非遗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很多孩子也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推广者、传承者。”
当前,黄山幼儿园充分发挥传统非遗文化的柔性浸润作用,整理编制了以纳西族童谣为主的《幼儿园纳西语教育活动课程》作为园本教材,拓展了非遗教学的专业化和纵深化,不仅加深了家长和孩子们对纳西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激发了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和热情,在无形中播撒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古城区非遗中心主任李广认为,以非遗进校园的方式重塑传承链条,需要政府、学校、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多方发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传承方式和创造性的发展模式,也希望这一实践能够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李力闪)